摄影学习一

    40

一、快门速度

快门影响

  • 影响物体的动态模糊

安全快门

  • 一般调成镜头焦距的导数,比如镜头焦距是85mm, 快门速度就调成 1/85,这样在手持相机拍摄一个正常常规运动的物体的时候才不会有一个拍糊的情况。

常规题材

  • 像人文题材、新闻报道 这种坐在那里没有太大的动作的,这种我们去拍摄一般会使用到的快门速度是 1/125

  • 像行人、跑动的小孩 这种物体运动速度稍微快一点的,这种我们大概会用到 1//500

高速快门

  • 高速快门:画面亮度会被降低,但同时可以凝固高速移动的主体

  • 像记录飞机、子弹撞击、水滴落下来,鸟飞出去的瞬间等高速抓拍,需要超高速快门,快门速度 1/2000 左右

但是像这种时候,我们快门速度提高了,画面会变暗,所以我们在这种场景当中去拍摄的时候,场景光线一定要足够强

  • 其次在拍一些体育运动、奔跑的动物、飞溅的水花、飞鸟,大概的快门速度在 1/1000 左右。

低速快门

  • 曝光的时间比较长,画面中运动的主体会留下运动的轨迹,会变得模糊,同时画面亮度会被提高。

  • 比如拍雨丝,雨本来是一滴一滴的滴落下来的,我们通过低速快门,是可以将它落下来的轨迹给记录下来的,快门速度一般在 1/15 到 1/60 左右,这个快门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但是也没有说很慢很慢,在1/15 或者 1/60 就是快门打开的这段时间里,雨从天空滑落下来在这段时间里就可以将它的轨迹给记录下来了。还有就是最好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在黑色背景去拍比较好。

  • 像这种瀑布水流拉丝效果,这种快门速度一般设置在 5秒 到 10秒钟的这么一个时间,因为这个瀑布滑落下来时间大概在5秒到10秒钟的时间它就会连在一起

  • 还有就是像我们5秒到10秒的这个曝光时间太长了,画面会很亮很亮,会有很多光进入到相机当中,所以这时候一般在拍摄这种效果的时候需要用到减光镜,如果没有减光镜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曝光三要素的光圈来进行调整,光圈数值大概可以给到 F/22左右的一个小光圈

  • 这种追焦摇拍的方法,就是我们对焦在主体身上,然后让我们的相机跟随物体进行平行移动,移动的同时背景不跟我们的相机一起移动,这样相机跟随主体平行移动就会很清晰,背景不跟随移动就会显得模糊,这种效果叫做追焦效果,甚至我们也会把它叫做摇拍。 摇拍的话设置快门速度的参数大概也是 1/15秒 到 1/60秒的这么一个数值去拍摄。

  • 在这个数值里面,因为我们的快门比较慢,所以你去移动相机去拍的时候,只要你移动里物体,物体运动的轨迹它就会记录下来,比如照片中背景运动的轨迹,就会被记录下来

  • 为什么主体是清晰的呢,因为物体移动的时候,我们相机也跟着去移动,相机跟主体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状态。

  • 像记录这种车流经过后车灯留下的运动轨迹的这种效果,这种快门速度一般设置在 5秒 - 10秒 的一个曝光时间去进行拍摄,因为在这个时间左右车辆经过的轨迹才会被记录下来,这里光圈大概设置到 F//16 左右,这个需要根据现场的光线环境去调节,如果光线环境还是太亮了,可以调节到F/18 或者 F/22都可以。-

  • 还有像烟花的拍摄,一般也是给到 5秒-10秒左右去拍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要把烟花绽放的这个轨迹给记录下来

快门优先

  • 相机里面有一个功能,就是你只需要去调节你想要的快门数值,其他数值由相机去帮你调就行了,这个就是快门优先。

  • 快门优先有的相机里面表现的是TV档,有的相机里表现的是S档。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时候都去使用这个快门优先,它一般是满足于我们日常的风光拍摄和运动摄影的时候才会去用到快门优先


二、相机光圈

第一层

  • 共性

    • 控制照片光线

第二层

  • 特性

    • 光圈:影响景深(虚化

    • 快门:影响动态模糊

    • 感光度:影响画质快门速度,高ISO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照片不容易虚

光圈

光圈是劲镜头上的一个装置,用来控制相机画面进光量的

总结:

  • 光圈大 数值小 进光量多 照片亮

  • 光圈小 数值大 进光量少 照片暗

快门

快门也是控制进光量的,它通常在相机里面,会用多少分之一秒或者几秒几十秒去表示,是用秒去表示的,所以就会有说快门速度这样的一个说法。

快门速度快 一般是用多少分之一秒去表示的,比如 1/1000 这样,快门速度就会比较的快。

  • 快门速度快 数值小

  • 快门速度慢 数值大

总结:

  • 快门快 数值小 进光量少 照片暗

  • 快门慢 数值大 进光量多 照片亮

课堂测试

环境比较暗 想拍正常曝光

  • 1、光圈-调大

  • 2、快门-调慢

  • 3、感光度-最低(相当于在你的相机里面打开了一盏灯,这栈灯有一百瓦、两百瓦等等,调好上面两个这个一般调到最低即可)

环境比较亮 想拍正常曝光

  • 1、光圈-调小

  • 2、快门-调快

  • 3、感光度-最低

光圈-影响画面景深(虚化)

  • 光圈越大 背景虚化效果越强

  • 光圈越小 背景虚化效果越弱

如果相机的光圈调不了很大,但是也想要拍到想要的虚化效果,可以让主体和背景的距离离的远一点。

三大光圈使用指标

情况一

如果我们要去拍一些人像,或者拍一些静物,比如花花草草什么的这种画面。如果我们想要拍好,就非常需要去突出主体,那么要去突出主体的话,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区突出主体,就是主体是实的,那么它的背景一定是要虚化的,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会给到一个大光圈,一般 F/2.8 这个数值左右就可以了。

跑焦:

  • 大光圈镜头有些很大的能达到F/1.2, 有的F/1.4, F/1.8 等等,但是像这种大光圈去拍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下图的照片,用大光圈去拍,一开始对焦在一片叶子上,一按快门手抖了一下,这个对焦点又跑到旁边的叶子上去了,这种情况我们通常叫做跑焦。

  • 要避免跑焦的问题,可以缩小一档去拍。比如你最大的光圈是F/1.2,就缩小一档去拍,缩小到F/1.4, 最大光圈是F/1.4,就缩小到F/1.8 这样。因为一般非常大的一些光圈去拍的时候,只要是怼着最大光圈去拍,都非常容易跑焦的。

  • 但是如果最大光圈是F/2.8 , F/5.2 这样的,就不需要再去缩小一档去拍了,因为这样的光圈不算是很大,不容易跑焦。

  • 总结:

    • 小于F/2.8 的光圈缩小一档去拍

    • 大于F/2.8 的光圈正常去拍

情况二

有时候我们去拍一些片子,可能是人文纪实类的片子,这种片子是很需要去交代环境的,交代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去突出主体,但是突出主体的时候也不要把整个环境一股脑的全部虚化掉。这种类型的片子是需要去保留一定背景层次的

  • 这种情况一般用到一个中等光圈就可以了

  • 中等光圈通常情况下 F/5.6 左右即可。

情况三

情况三就是有时候我们会去拍一些风光的片子,这类型的照片通常需要把比如这些山啊、房子什么的这些大环境全部清晰的表现出来,这种状况就需要画面保持的是全局清晰。还有像拍一些产品、商业人像等等,拍这种不需要制造太多的意境感,这里那里的虚化,我们只要把这个商品,或者这个人拍清晰表现出来即可。

  • 这种情况光圈值要开小一点

  • 一般为 F/11 左右直接去拍这种画面效果会更好

总结

实战过程中,真正决定用什么光圈数值 ,关键指标是什么?

  • 1、当背景很需要去虚化的时候,光圈值 F/2.8

  • 2、需要保留一定背景层次的时候, 光圈值 F/5.6

  • 3、画面需要全局清晰的时候,光圈值 F/11

大光圈:适合突出主体

小光圈:适合表现大环境

画质好-最佳画质光圈-一般在最大光圈缩小2-3个档位

光圈优先

比如我们想拍一个小孩,首先拍的时候背景有点乱,我们想大光圈将背景虚化掉。然后我们又想拍小孩跑到大环境里的片子,又想拍全局清晰的照片,能不能只调光圈,其它的参数让相机自动去调节?是可以的

满足日常人像/静物摄影,就比较适合光圈优先。


三、曝光三要素

感光度(ISO表示)

相当于你的相机里面打开了一盏灯,像100瓦、200瓦、400瓦等等这样的灯,数值越高照片就会越亮

总结:

  • 感光度高 数值高 释放光量多 照片亮

  • 感光度低 数值低 释放光量少 照片暗

如果调节了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已经可以正常曝光了,尽量就别去动感光度了,因为感光度越高,图片画质越差

最核心判断:现场拍摄环境的感光度

光圈(F值表示)

光圈开的口越大,数值小,进光量多,照片越亮

光圈开的口越小,数值大,进光量少,照片越暗

总结:

  • 光圈大 数值低 进光量多 照片亮

  • 光圈小 数值大 进光量少 照片暗

快门(1/xx秒表示)

快门也有一个共性,也是控制照片光线,但是它不是一上面的圈圈大小控制光线,它是通过接收光线的时间来控制的。

在按快门的时候,会有一个小叶片,打开关上打开关上,打开的时间越长,进光量就越多。打开关上的时间越短,进光量就会越少

总结:

  • 快门速度快 数值高 进光量少 照片暗

  • 快门速度慢 数值低 进光量多 照片亮

四、相机镜头

长焦镜头的使用

总结:长焦没有广阔的感觉,照片没有视觉冲击力,需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1、广角镜头拍的宽,长焦镜头拍的窄。

  • 可以帮我们解决比如今天我们在公园里面拍,周围都是一些如垃圾桶、车辆等等乱七八糟的,我们需要去规避这些杂乱的元素的时候,使用长焦镜头去拍会更好,还有拍棚拍的时候也是一样。

2、长焦镜头会压缩空间感

  • 一般用广角镜头去拍摄的时候,空间感会更强。长焦镜头去拍摄的话空间感基本是没有的,所以像下面左图一样,使用长焦镜头拍出来的会感觉车离人很近。

总结:长焦可以压缩画面空间感,画面紧凑饱满,可以利用长焦规避多余物体。

3、长焦镜头怎么拍风光照

如果要使用长焦镜头拍风光,就要拍一些细节,相当于就是去拍一些建筑的如设计结构等非常精妙的一些地方,而不是把整个景全部拍下来。

总结:长焦镜头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相同的距离内获得的视角较小,可以将远距离的景物“拉近〞,并使景物充满画面。

标准镜头的使用

标淮镜头的镜头焦距和底片(数字照相机为摄影感应器)对角线接近,因此其拍摄视觉与人眼视觉大致相近,透视比例也基本相同。其特点是成像质量较好,透视畸形变小,光圈绝对口径大,较适合翻拍或在照度较低环境下利用自然光拍摄等。

用好标准镜头最重要的一点是,是需要有内容,因为标准头的视角是非常接近于我们人眼常规看到的,它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视觉反差,所以需要用内容去打动观者。就是在使用标准头的时候,它会给人一种,我能够透过你的照片,看到一个故事的诞生于一个故事的结束,它应该是这样的。

镜头语言应用

长焦镜头应用

在拍照的时候,绝大部分你的照片太过于空洞,没有可阅读性,其实是因为看了这个东西,就拍了这个东西,所以你的片子没有内容。当你有一天了解自己想要拍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是需要使用摄影的手法去输出的。摄影里面不同的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镜头,会带来不同的情绪

像下面这些照片拍到的这种恐惧、压迫的这种情绪状态,选择的镜头应该是什么镜头呢?

  • 长焦镜头,比如70-200mm的长焦镜头

  • 电影里它为了压迫这个空间感,把这个恐惧的气息或者紧张的气息凝聚起来,会不断的使用长焦镜头,不断的去压缩整个的空间。

标准镜头应用

像下面的这两种照片,第一个是非常浪漫温馨的场景,第二个是两个人的对话,这种应该选择怎么样的镜头呢?

  • 标准镜头

广角镜头应用

如果我们要拍这种欢呼雀跃、这种情绪传达,或者拍一些比较广阔的,让人心旷神怡的,需要使用什么镜头呢?

  • 广角镜头

总结

  • 如果你要写风,你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树梢的弯度,你要写湖面的波纹,你要写树叶婆娑的声音,和他落地的路径,你要写云朵往哪走,写咱们的飞沙往哪飘,炊烟往哪散,你要写屋檐边上悬挂的铃铛响,你要写轻舟和竹简轻轻漾还有秋千轻轻晃。要写人们不听话的衣角和发梢,写这抓不住的气球和孩子手中转动的玩具风车,写歪了后握住的伞柄,写拔开见日的山,写卷起又落下的浪,甚至呢是一场刹那的大雾。

  • 这意味着你要写一样东西,要先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最后才能落在指尖落在笔下。

  • 那么我们去拍摄,比如我们要拍花,你就不能只拍花,你可以去展现被花迷晕了的蝴蝶,你可以去展现被花吸引来的蜜蜂。你可以去展现花开那个时节,他当时光照在花朵上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广角镜头的使用

优势:拍摄范围广阔,视觉冲击力比较强。

劣势:劣势也是它的拍摄范围广阔,因为同样一只广角镜头在你手上,你拍到的效果可能就不是那么有视觉观感的效果了,因为你没有意识能够掌控全局,没有意识能够知道画面中哪些元素是你想要的,哪些元素不是你要的。你中发现画面当中有太多无关紧要的元素囊括进来,于是你的画面杂乱,并且主题表达不清晰。像这样的

总结:

  • 培养线与形状的组合能力

  • 避免拍摄长杂乱环境,思维转变的问题。

透视关系

是什么原因导致广角镜头视觉冲击力强并且很大气的呢?是因为它呈现的这种非常极致的透视关系。

透视关系是什么意思?笼统一点讲就是,你拍的物体会显得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物体小。近处物体高,远处物体低。近处的物体宽,远处的物体窄

近大远小

像这样的一张照片,就是广角镜头透过叶子去拍摄,拍摄远处的建筑,叶子形成一个画框,框柱元素的建筑,这样去看的话呢,整张照片整个平面上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人的印象当中,建筑他是非常非常的大的,你一片小小的叶子放在这个建筑前方它就非常的小,甚至没有建筑的一砖一瓦大,但是你做了这样的一个视觉反差,你利用了咱们广角镜头近大远小的特点去拍摄,它是颠覆了我们常见的这种空间物体大小关系的,所以你的片子自然而然更加吸引人眼球。

近高远低

像下面这个照片,其实原物体只是一个小冰块,还有手掌一般大。我们说近高远低,其实你在用广角镜头在拍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小冰块,你离它近了之后它会拉高它的整个形,于是乎你看到的感觉就像一个冰山了,又来了这样的一个视觉反差。

近宽远窄

很多人拍照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照片没有层次感,没有空间感,感觉很平。就可以学会应用这个近宽远窄

比如像下面这棵树,如果直接去拍的话,就会显得平平无奇了,没有任何的视觉冲击力了。但是当你去把你的广角镜头贴在这个树干上,他就会去把这个树干这个部分拉的很宽,拉得很宽的这个部分就会称为我们画面的一个前景。有了前景之后其实你的整个画面就会有前中后景,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层次。

广角镜头的变化

注意

当我们去塑造任何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任何的视觉趣味性,其实都一定要建立在画面和谐的基础上去进行创作。

人像使用广角镜头拍怎么拍

我们要知道人的哪个部分是视觉重点,是重心,当然一定是脸了。通常我们在拍摄的情况下,脸部是第一视觉点,那么这个视觉重点,它是不可能让它有过分的变形的,要保证主要视觉元素时属于一个正常的状态,那么像这个鞋子,是可以被拉伸变形的,因为这个鞋子它是次要元素非主要元素,次元元素我们是可以让它产生一些拉伸变形的,它井不会影响我们画面的主要元素,拉伸之后画面还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如果是拍古风照片,我们要追求一种画面非常飘逸的感觉,可能我们会搭一个丝巾,让那个丝巾飘的非常的飘逸,那我们学的广角镜头的这个四角拉伸变形的原理,就可以辅助我们拍摄的时候让丝巾飘的非常的大气。

五、人像美资

学习人体美姿规律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体当中哪些部分可以看做是面,哪些可以看做是线,哪些可以看做是点。

在人体当中,较大的一些部分,我们是可以看做是面的,细长细长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做是线的,像眼睛啊这些小点,我们是可以看做是点的。

那么在整个人体当中,要去掌控它,我们可以先从最大的一个板块出发去进行掌控,这个板块就是面。

培养看面的眼光

站在人体的面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体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脸面

  • 第二部分:胸面

  • 第三部分:腿面

看面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图中照片,从面的三个部分来看,脸面、胸面、腿面都是非常完整的正对着我们的镜头,那此时此刻你去看这样的一个人物美姿是不是就是呆板的、僵硬的。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些面如果都非常完整的摆在镜头前,它可能就会导致美姿不自然。

保证美姿自然度-破面

1.破脸面-侧脸、挡脸、裁脸

侧脸:比如下方这个照片,它的脸面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的脸面没有正对着我们的镜头,她的脸是往旁边侧过去了的,这是我们在摄影当中经常说到的3/4点,也是就是它拍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脸平面,而是一个侧面的脸,这样的面就是被破坏掉了,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平面了,这样去拍脸部就没有那么僵硬和呆板了。所以破脸面,转脸是一个方法。

挡脸:像下图一边脸被手挡住了,也是一个破面的过程。或者用一些道具挡脸,也是破脸的一个过程。

裁脸:像这样不把脸拍全,只保留一个嘴唇,也是破面的一个方法。

2、破胸面-转身、叉腰

侧身

叉腰:再看下面这个图,其实也是用了一些方法在破面的,比如说这个模特扭胯把这个线条扭出来,再手叉腰挡住这个面,甚至她还用了高低肩。

3、破腿面-踮脚、交叉

破面意识增强

如果你想把这个破面做到极致,想把这个破面真正的给他做好,我们是要建立在一个正确的逻辑基础之上才会去做这些转脸转身叉腰踮脚的。

比如我们此时此刻如果要去破面,你是必须要先保证你的脸面、胸面、腿面 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破面的

破面-脸面 胸面 腿面 只要有一个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就行了

培养看线的眼光

还是将我们人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头部部分

头部部分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线,就是从鼻子中间分出来的这条线,为了方便好记,命名为头线。

第二部分:胸部部分

比如手、马甲线、事业线,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胸线。

第三部分:腿线

看线也是用来保证美姿自然度的

保证美姿自然度-破线

像上面照片一样。如果人体站直了,就是一条非常笔直的大直线,如果人体拍照一直都是属于一条完整的笔直的大直线的话,拍出来的照片就像是站军姿。

1、破头线-倒头(歪头)

2、破胸线-转身、叉腰
3、破腿线-交叉、踮脚

破线意识增强

破线-头线胸线 腿线 不在同一条直线

注意

如果去控制线条,可能会比你控制面要复杂一些。因为是这样的,如果你要玩好线条,一般啊在美术绘画当中,线条还非常讲究一个线条流畅性和线条完整性。同样我们这个摄影美学体系,是跟绘画美学体系是相通的,都是平面美学构成,那么在平面美学构成里面的线条,其实都是遵循线条保证流畅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关键点的

线条流畅性:就是说这个线条出来了,要么它是有始有终的,要么它是有逻辑性的,这种线条才叫做流畅。

像这种,手本身可以垂直下来形成一个非常流畅的线条,但是很有可能你即将垂直下来了之后直接把手掌伸出去,此时你的这个手臂跟手掌之间形成一个90度夹角,这样的线条是非常不流畅的,它是呈现了一种线条急转弯的状态的

像这种模特把腿伸出去,脚尖往上指的。这个线条下来和脚掌形成90度夹角,这样的一个画面的线条是非常非常不舒服的

像这种线条不算是线条急转弯,因为它是有始有终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条直线下来,这个线条它是有逻辑性的

线条完整性:比如在拍摄的时候,一条线条明明是一直到下面完整的,但是你中途给它挡了一般缺胳膊少腿,这叫线条不完整。

像下面照片这种情况也要注意,像我们绘画的话,我们要去起形,要画一个形,首先我的画面重点是人的脸,先吧脸的形画出来,然后你打算在脸的旁边摆一个手,你再起手的形,当时看下面左边的画面,两个形叠加在一起,是不是逐渐分不清主次了,这个手的形的面是很严重的在干扰脸部的这个面的一个表达的。所以通常情况下要注,我们一般要去拍脸跟手,那么手的话不要去拍手背这一大面呈现出来,也不要去拍手掌这一大面呈现出来,否则它会很干扰我们整个画面脸部重点的表达。我们拍人像拍的就是人脸,脸是画面的主要元素,不能让次要元素阻挡它的表现力。

但是如果是你的道具,在这里形成的面很大,在挡脸,可不可以?也是不行的

还有转侧以后,有一些细节点很能展现女性魅力的,比如手关节的表现,有的人拍的女孩子的照片拍的很漂亮,它的手关节的表现一定是非常到位的。如果像左边一样傻傻的把人家的手关节背面或者正面拍出来,就不会拍到人家手关节的这种骨感,拍出来的视觉效果是比较平庸的。

还有腿部的问题,是整张照片的败笔。 像上面说的要破腿线,照片中踮脚破腿线是没问题的,但是你会发现,你让模特踮脚,他通常知道要踮脚,但是他不知道他踮脚之后他脚的方向。

要解决这么一个踮脚没踮对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 让模特动膝盖,想把腿拍的更加的修长,应该让模特把腿往镜头这边靠,把膝盖往镜头这边靠。这个一定是细节。

  • 所以这种照片她腿一般都是往里收的,而不是把腿分的很开。

最后再看一个

  • 1、三大面不要全部正对镜头

  • 2、讲面的时候说过,拍坐姿的过程当中,你的膝盖,你的腿面是不能正对镜头的

  • 3、还有就是手部,不要拍咱们的手背或者手掌

六、人像机位

初步拆分机位

机位:简而言之 相机的位置 相机与模特的三维位置

  • 机位高度 - 平视机位、高机位、低机位

  • 机位角度 - 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

  • 机位距离 - 取景范围 - 远 全 中 近 特

  • 远景拍摄,在摄影或者电影当中,通常是用来当做定场镜头,交代事发场景的

  • 全景拍摄,一般在拍摄全景的时候,人物的头部,他会接近镜框的项部,人物的脚部,则接近镜框的底部,整个画面人物占比比较的大,景物在画面的占比是比较小的。全景一般是用来表现人物肢体语言的

  • 中景拍摄,中景是我们摄影当中最常用的一种取景范围,它的取景范围是指拍到人物的膝盖以上,以及胸部以下,通常用来做交流对话镜头

  • 近景拍摄,近景的拍摄范围是指拍到模特的胸部以上,以及肩部以下。那么在这个范围里面的拍摄呢非常适合用于拍摄一些人物肖像

  • 特写拍摄,一般拍到的是人物的肩部以上,以及面部的一些细节特征,它主要是用来增加事物重要性,暗示其紧张意义的。它的用法以及它的拍摄取景范围,它都不一样

机位高度

平视机位

  • 相机与相机取景框中的中心对焦点持平

  • 对焦点是一个参照点,持平是平视机位要做的一个必然动作

平视机位实战

扬长避短

  • 优势

    • 1.真实感

      • 证件照

      • 形象照

      • 肖像照

      • 人文纪实

    • 2、突出任务情绪

平视机位所拍到的画面,跟我们人眼所看到的画面,是非常契合的。所以说,平视机位他所拍到的片子,相比高机位低机位来说,它更具一定的真实感

  • 劣势

    • 1、平平无奇

      • 远景:我们都说好的作品有一个定位叫做传情达意。那么平视机位拍远景,想做到传情达意,首先你的人物模特表情是看不到的,所以传情达意他不能通过模特的情绪去传达。能够传情达意的片子它绝大部分也是要通过良好的光影关系和色彩关系融合而来这样的一个情绪。所以想把一个远景拍好,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光影的塑造,对色彩的塑造能不能塑造到位。如果做不到的话建议就不拍远景

      • 全景:一般拍全景,稍微有点意识的摄影师他都会降低机位从低往上仰拍,这样去修饰人体的身形比例。所以平视机位拍全景一般也规避掉。

      • 中景:因为人眼是两孔成像,看人的时候一般都会瘦一点。但是相机是单孔成像,照片去看这个人时候会显得饱满一点,所以会有上镜胖三分的说法。那你平视机位去拍离得越来越近人就容易显胖就不太好看

        • 同样是拍中景,不用平视机位拍,直接换一个高机位拍,视觉效果会更好一些。

平视机位进阶-稍高(15°)/稍低(15°)

看下面这几组照片,都是没完全持平去拍的,如果还在完全持平去拍,就会显得跟证件照一样非常呆板和僵硬了,没有任何的情绪表达了。

稍高是多高?稍低是多低?才是属于平视机位的范围?

  • 标准平视机位是怎样的?

    • 它首先是跟中心对焦点完全持平

      • 但是刚刚说了为了能让片子能够传情达意,我们相机可以抬高或降低

  • 数据测试

    • 经过多次的数据测试,发现相机如果你要抬高,要抓佳平时机位的优势,抬高只能抬高15度往下俯拍。你降低也只能降低15度往上仰拍。

    • 那么相机在整个拍摄可变化的这个过程当中,它可变化范围,仅仅这就只有这30度的范围之内。如果抬得太高,那么就会变成高机位的视觉观感。降得太低,就会变成低机位的视觉观感

概念- 运用
  • 强化

    • 在摄影当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强化呢?镜头语言

      • 1、拍摄风格:比如日系、小清新、甜美风、欧美风等等

        • 甜美风-高

          • 比如今天要去用平视机位去拍一个甜美风,你想把你那种甜美风强化的更到位,就可以去思考,在这里选择一个高15度去强化,还是低15度去强化。

          • 但是我们要知道底层逻辑,无论选择高还是低,我们先要知道,甜美是一种视觉感受。所以此刻我们在强化的是甜美视觉感受。甜美的视觉感受从何而来?

          • 要知道人与人的交流当中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下面这个图,从姚明的视觉看曾志伟是什么视觉感受?小巧可爱。 曾志伟看姚明是什么视觉感受?高大威猛。

          • 所以为什么在一些电影里面拍摄,拍一个男孩子跟女孩子谈恋爱,男孩子一般要高一点,女孩子要矮一点。因为一般拍女孩子的时候,都会通过一个男孩子视角过肩镜头从高往下俯拍表现女孩子。所以当我们去拍的时候,同样是拍这个妹子,同样平视机位拍,就可以抬高一点点去表现这种女孩子的甜美,这样视觉效果就跟别人的不一样了。

        • 欧美风-低

          • 欧美风是什么样的感觉?冷漠的、高冷的,有距离感的

          • 所以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低15度的平视机位去拍,有一种高高在上,你在仰视他的感觉

    • 2、人物情绪

      • 开怀大笑

        • 首先我们要学会多维度思考,你所思考的人物、人物群体不同,可能是小孩的,可能是老人的,得到的答案它是不同的。所以当你在思考开怀大笑的时候,下次你去拍,你先搞清楚你拍的人物群体是什么

        • 拍小孩-高-共鸣

          • 小孩一般是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站在家长的视觉)

  • 规避

    • 1、人物五官-三庭五眼

      • 三庭

        • 如果一个人的脸长比例是标准的,它的三庭长度它一定是相等的。

      • 五眼

        • 五眼是评判一个人的脸宽比例是否标淮的关键因素

        • 这五个部分的宽度呢都是相等的并且通常都是等于一只眼睛的宽度

高机位

低机位

七、人像摄影

一、制定计划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不仅需要有娴熟的技术还需要一个详细的拍摄方案的制定在正式拍摄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

  • a了解你的模特在拍摄前做好充分的沟通

  • b确定照片的风格主题

  • c确定好相应的服装、道具、器材

  • d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些案例图片清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摄影策划

1: 风格:夜景,情绪风,忧伤氛围,孤独感

2:模特:高冷,有距离感,轮廓分明,侧脸好看,高鼻梁

3:场景:夜晚江边,码头,岸边为主

4:妆容:自然,生活妆,不要浓妆,发型披发,散发

5:道具:烟花,仙女棒,增加画面层次氛围光感

6:服装:贴近生活,自然随性,毛衣,风衣等

7:引导:以抓拍为主,故事感,电影感,突出人物情绪

8:样板

三、沟通的艺术

  • a、进入正式拍摄前先跟模特聊聊天以解除陌生人的关系消除紧张感比方说:

    • 你可以问你喜欢拍照吗?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喜欢欢快一点的感觉还是走些情绪的感觉?你觉得左边脸好看还是右边脸好看?我觉得你应该挺上相的?你的脸型不错!你身材挺好的!(多赞美你的模特所有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语这是人的天性)

  • b、摄影师要有摄影师的架势

    • 说话声音要洪亮干脆利落不管照片的好坏都要有足够的气场给模特一种专业大师的感觉(乖乖的听我的没错!)

  • c、摄影师要有清晰的表达能力

    •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让模特明白你的话语,并让模特能按照你的思路表现你想要的情绪和姿态。有时候也可以自己动起来给模特一个示范

  • d、引导模特时需要鼓励与肯定例如:

    • 对就是这样,很好 很棒,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气场简直就是超模以后要是出名了要记得我是你的摄影师哈!每个人其实都有表现欲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她的表现欲,让你的模特更好的表现自己。

  • e、引导模特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善用幽默的语言

    • 在拍摄时候可以适当的开下玩笑让拍摄过程更加的欢快

四、场景与光线

场景

1.选取贴近主题的场景

2.拍摄前提前踩点

光线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感觉

顺光

太阳光在外景的时候,太阳光正正的打到人物的正面,光的方向与你拍摄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从你机位的方向打过去,得到的这种顺光照片

顺光的好处

人脸的曝光足,受光均匀,有很好的光感,没有非常大的反差

顺光的拍摄时间
  • 上午10点前

  • 下午三点后

逆光

逆光的优点

逆光打过来,头发会上光。然后打到人物的边缘,有轮廓光。有人物与画面分开了的效果。层次感会更好,整体的光感也会非常好

逆光怎么拍
正确的测光步骤

1、先测环境光,M挡(手动挡,我们要的是一个正确曝光,不需要机器给的准确曝光),点测光(就是对画面的某一个小区域进行测光,非常小的区域,测高光),确定参数。

  • 比如上面的照片,头发是最高光的,那我们就去测头发。因为我们拍逆光人像的时候,非常容易过曝,所以说我们确保画面不大面积过爆,看直方图,过渡自然,舒服。

2、人物曝光,通过反光板控制。

  • 就是先把背景确定后,通过补光的形式控制人人物的曝光

  • 略高于人物45度的角度,反过来的光线是最为舒服好看的,因为侧光反过来,人物的脸部有明暗对比,不至于啊全都亮起来,有层次感。高度反下来之后,不会把他的下巴给打掉。因为下巴打掉了就会显得变胖 ,需要靠后期去液化了。

消息盒子

# 暂无消息 #

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

备案号:粤ICP备2024164527号-1